七成以上覺得走路變慢,千萬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!醫師公會:走路速度是測試體力的重要指標之一!
根據調查,有8成的朋友會以散步當作運動,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上有沒有注意自己走路的速度呢?這次我們從坊間1200份有效問卷彙整結果,一起來看看這些問題和結果吧!
「走路」是人們每天都會進行的活動,除了某些時候會趕時間加快腳步以外,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走路速度。但你走路時會注意自己的速度嗎?我們從上面的圓餅圖可以發現,有7成的人最近有被人超越的經驗喔!那麼當大家發現自己被超越的時候,心裡有沒有什麼變化呢?
當走路被超越時,會有什麼感覺?
• 有49%的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
• 有25%的人沒有什麼感覺
• 有23%的人覺得感覺不是很好
• 有15%的人覺得是別人走太快
• 有9%的人覺得自己平時沒有被超越過
其他1%的回答也很有趣,有人說「對方居然可以超越我?我已經走的很快了」、「走到另一邊和他比腳力」,也有人覺得「走路非比賽,心境無比較」,還有人回答「怕對方走太快發生危險!」,但大多數人是會覺得「感覺自己比較沒活力」、「體力、腳力漸漸不行了」、「走路卡卡」、「頓時變老」、「覺得很累」等等。
追求「每日一萬步」真的是最重要的嗎?
常常聽人說「每日一萬步,健康有保固」,其實是因為大家普遍運動量不足,而走路是能隨時隨地進行的生活化運動,走一萬步可消耗約300大卡的熱量1,有助於維持健康體重、增加活動量。從這份問卷調查發現近兩成的朋友會追求每天要走一萬步,但除了追求「步數」之外,走路「速度」也很重要,提升速度不僅可以消耗更多熱量,它也是體力的重要指標之一2喔!
台北市醫師公會:走路「速度」是體力的重要指標之一
問卷調查顯示7成以上的人知道走路和體力的關聯性,根據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,正常狀態下,步行速度1秒應大於1公尺1,我們可以試著走6公尺並計算秒數來粗估自己的步速。但根據台灣研究顯示,樂齡族若1秒約走0.8-0.9公尺3,可能有體力不足的現象,所以走路「速度」其實是體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喔2!
7成以上覺得自己走路變慢,千萬要注意身體變化!
隨著年齡漸增,有7成的人都有發現自己的走路速度跟三年前比起來有變慢,可以發現大多數的人都是有在注意自己的走路速度的。如上一段所描述,走路速度和體力是息息相關的,所以如果我們的走路速度1秒小於1公尺,一定要多關注身體變化!
高達8成以上的人想要提升走路速度,可以怎麼做呢?
想提升走路速度可以嘗試簡易又不受時間、場地限制的健走。健走和散步是不一樣的,健走的速度會比平時散步的速度要來得快,可以以三個標準來自我檢視:是否有流汗、是否有微喘、是否有感覺到疲累,而不僅僅只是有走就好,如果沒有維持一定速率、心跳120次/分鐘、流汗,那麼可能沒有達到健走的標準,另外要注意腳跟要先著地,才能讓腳踝和膝蓋均勻承受身體重量4,避免造成太大的負擔。
我們平時要多注意自己的體力和肌肉量,除了培養健走的習慣多運動外,飲食上可以多攝取蛋白質和BCAA,增加肌肉量、增強自己的體力,如此一來,走速自然也會提升喔!